建筑市场下行,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,施工企业生存困难,造价咨询公司有过之无不及,内卷严重,外部环境更是堪忧,内忧外患,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。
1、数量众多;
从2021年开始取消招标代理、造价咨询资质,企业入门门槛、资质维护成本降低。目前,大大小小各种名称造价咨询公司、事务所、工作室数量庞大,僧多粥少,导致本已下行的市场,雪上加霜,竞争更加激烈。
2、业务同质化;
造价咨询公司无论规模大小,公司业务同质化。
不是由于业界从业人员不够努力,是建筑行业的无序竞争催生不了优秀的咨询企业,无论是PPP、EPC等各种名目博眼球新潮提法,均是不同承包形式简单拼凑组合,是获取资本投资的需要,未形成理论上应该形成的建设投资效率优势。
规模大,存续时间久的公司,经过多年运营,未形成品牌竞争优势。造成目前咨询公司规模大的大而不强,规模小的小而不专、不精这种状态,没有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,造成咨询行业无序竞争格局。
3、合同价格单价低;
目前咨询费的合同价格单价和十年以前比,明显降低,但员工的平均工资却高了,双重挤压了咨询公司的利润空间。
4、合同额小、服务周期长;
造价咨询收费一般是按建筑面积平米单价计费。
以前地产项目,做全过程造价咨询10万m2,是小项目,动辄20-30万m2以上。目前,开发商资金压力大,基本是约5万m2进行滚动开发,合同额减少,且开发项目很少。
做全过程造价咨询,建筑面积5万m2、10万m2、20万m2、30万m2,投入人员成本差异不大,但合同额差异巨大。
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建筑面积小的项目,为获得项目合同,报价单价也不能太高。
现在5万m2全过程造价咨询,从项目开始到竣工结算完成,至少持续三、四年,连续几年下来,收入还不够支出的人员工资。
5、咨询费拖欠严重、回款困难;
2018年以前,建设单位基本不拖欠咨询费,之后就开始出现拖欠现象,地产项目、政府投资项目拖欠严重,工业项目、企业投资项目回款要好些。
咨询公司处于市场的弱势,还比不上总包单位,对于咨询费的拖欠,除了采取友好行动善意催款,无任何其他办法,就是不付款,也要先把事做完,不能像总包一样找一帮农民工兄弟采取堵门行动,一堵了之。要诉诸法律,不到走上绝路,一般不会这么做,否则在圈内臭名远扬,难以生存。
6、服务范围无限增加;
由于市场萎缩,项目数量减少,建设单位咨询合同服务范围无限度增加。
一个同事正在实施的一个咨询项目本身仅是重计量的业务(建筑面积5万m2),正常二、三个月完成,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,工程量、合同价早已核对完成,新增合同单价认价、施工图调整、现场变更签证,这些建设单位均要求完成。重计量业务变成了全过程,但合同总价还不能调整,这种情况比比皆是。
7、全过程服务配合难度大;
目前造价咨询项目,大型国企项目、地产项目比例较大,这些项目基本是集团~区域公司~项目,多层级管理,过程中二审就介入,流程复杂、繁琐,需要投入多人、多专业配合。
一个简单的专业分包比价定标过程,包括前期测算、施工图优化、招标清单、招标控制价、外部询价、招标、清标、价格与外部对比,才能签订合同。
整个流程下来,无数个表格,多层级审批、审核,资料来回修改,时间无限期拖延,直到工程工期要求,倒逼再不定会影响整体工期了,又加班加急审批。本来一个简单的分包选定,有两周就可以完成的,整个流程一走,要搞几个月。
咨询配合每天都是这些流程,让咨询配合人员有干不完的事,身心俱疲,但取得成果很小,浪费大量工日,造成咨询单位亏损。
8、内部管理难度大
由于运营困难,收入不稳定,但公司人员工资支出是刚性的,造成入不敷出,每月到发工资的那几天,也是公司管理层最难熬的日子。
员工薪酬激励体系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制约,不能逐步提高、及时兑现,员工工作效率、工作积极性调动成为最难解决的问题。
造价咨询公司面临这些众多的问题:造价咨询公司数量众多、业务同质化、合同价格单价低、单个项目合同额小、咨询费拖欠严重、服务范围无限增加、全过程服务配合难度大、内部管理难度大。这些问题很难得到解决。
目前,造价咨询确实处于艰难发展阶段,每个公司的运营状况又各自不同, 应该结合自己公司状况,制定合理的运营策略,公司才能健康发展,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单独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。
作者:吕梦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