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价咨询企业如何走出“低价泥潭”?

近年来,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恶意压低收费标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。
泉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在《关于泉州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预(结)算咨询经营成本调查的报告》中指出,此类现象已严重威胁行业健康发展。
本文结合行业数据与案例,剖析恶性竞争的成因、影响及应对策略。

一、恶性竞争的表现:成本与收费的倒挂

根据泉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调查,企业平均经营成本占闽招协[2021]32号收费标准的比例逐年攀升:

1亿元以上项目:经营成本占比达50%;

5000万-1亿元项目:占比55%;

1000万-5000万:占比60%

500万-1000万:占比55%

500万元以下项目:占比高达70%,且“不足3000元按3000元计”。

这一数据表明,企业收费空间被大幅压缩,甚至可能无法覆盖成本。以1亿元房建项目为例(附件测算表),其成本价约为10.07万元,若按行业建议的50%收费标准(即收费不低于闽招协标准的50%),企业利润空间微乎其微;若再进一步压价,必然导致亏损。

二、恶性竞争的成因:市场无序与短期逐利

大量中小型企业涌入市场,服务内容趋同,技术附加值低,价格战成为主要竞争手段,为争夺市场份额,盲目降低报价,甚至以低于成本价竞标。

例如,某1亿元项目中,社保、工资等固定成本已占报价的25%,若再扣除税费和管理费(合计占比25%),企业毛利润几近于零。

部分业主单位片面追求低价,忽视服务质量,进一步助长了恶性竞争。

三、恶性竞争的危害:行业生态恶化

费用测算表显示,专业人员工资、社保等刚性成本占总成本的44.15%(80538元/10.07万元),若收费持续走低,企业将难以为继。

为压缩成本,企业可能减少技术投入、简化审核流程,导致成果文件错误率上升,最终损害客户利益,低利润环境下,企业无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,专业人员转行或流向其他行业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
四、破局之道:自律、规范与创新

协会建议造价咨询企业“收费不低于经营成本占比”,例如1亿元项目收费至少覆盖50%成本。其次,监管部门需加强督查,对恶意低价企业纳入黑名单。鼓励企业向全过程咨询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,摆脱同质化竞争。业主单位应建立“优质优价”的评标体系,避免唯低价是取,引导行业回归良性竞争。

结语

造价咨询行业是工程建设领域的“守门人”,其健康发展关乎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。当前,唯有通过行业自律、政策规范和技术创新三管齐下,才能扭转恶性竞争局面,推动行业走向高质量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
泉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调查报告与测算数据,为全国同行提供了重要警示与参考。未来,行业需凝聚共识,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。

以下是通知原文:

造价咨询企业如何走出“低价泥潭”? 造价咨询企业如何走出“低价泥潭”? 造价咨询企业如何走出“低价泥潭”?

 

继续阅读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号已复制
造价说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,关注我们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2025年4月1日 09:50:02
  •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、软件资源等内容均为第三方作者提供、网友推荐、互联网整理而来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)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
  • 造价咨询企业如何走出“低价泥潭”?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