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代造价师的不是AI,而是善用AI的造价师

春节期间,deepseek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,迅速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目光。

作为一名造价人,我也迫不及待地体验了它的R1模型——深度思考功能。

通过一系列的问题,我获得了许多关于工程造价行业的深度见解,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:产业升级浪潮中的数字化趋势。

deepseek在回答中多次提及,传统的低端基础岗位正面临着被数字化技术替代的风险。那些仅仅依赖算量套价的造价人,可能会在这场变革中失去立足之地。

这一点,我深表赞同。在当前传统的算量计价流程中,算量环节多依赖于软件的自动识别功能,而计价则往往是参考老项目进行复制粘贴,这些操作的技术含量确实有限,随着造价软件中自动算量、智能组价等功能的日益普及,其准确率之高,已经让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显得多余。
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造价工程师的行业末日即将来临。相反,我认为这恰恰是行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契机。AI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引发了人们对于造价工程师岗位被取代的担忧。

但正如有人所言,AI虽强,却不懂人情世故,也无法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。因此,AI更适合作为造价工程师的“超级助手”,而非取代者。

在未来的造价行业中,竞争力将不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技能,而是需要综合考量专业经验、AI工具使用能力以及跨界协作能力。

那些能够紧跟时代步伐,善用AI技术的造价工程师,将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。

在我看来,造价行业绝非夕阳产业。它需要的是不断迭代和创新的从业者。

过去,我们可能比拼的是手速和计算能力;

但未来,我们比拼的将是创新思维和跨界协作的能力。

那些拒绝升级、固步自封的造价人,最终可能会成为自己编制的成本清单上的“沉没成本”。

技术会淘汰工具,但永远不会淘汰那些善用工具的人。

同样地,技术变革淘汰的也不是岗位,而是那些未能适应新环境、未能升级工作方式的从业者。

未来的造价战场,将上演"人机共智"的精彩博弈。就像围棋领域AlphaGo与人类棋手的"相谈棋",造价工程师需要培养"第二大脑"——既能用AI处理海量数据,又能用人类智慧处理复杂决策。

在这个新旧交替的临界点,造价行业正在经历"达尔文时刻":不会消失的是专业价值内核,必然淘汰的是机械重复劳动。当AI卸下造价人的算量重担,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,真正以专业智慧引领价值创造。

这场变革的核心本质,标志着造价行业正经历从“传统作业模式”向“全面数字化时代”的历史性跨越。

继续阅读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号已复制
造价说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,关注我们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2025年2月9日 22:12:59
  •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、软件资源等内容均为第三方作者提供、网友推荐、互联网整理而来(部分报媒/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)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。
  • 取代造价师的不是AI,而是善用AI的造价师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