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,“中国基建速度太快了,三十年走完别人一百年的路“,大基建快结束了,前辈们都还没退休。
曾经大基建时代的中国速度,如今却让人吐槽不已,就算现在行业下行,新项目,依然要求一个字:“快”,比如现在的新能源,轨道建设、城市更新、港航水运项目等。
项目可以快,资金的到位却并非易事。除了专项资金的项目外,其他类型的项目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收到款项。
更让人费解的是,即便在资金难以快速到位的情况下,项目方仍然要求各方拼命加快进度。这种矛盾的现象,不仅让参与者感到压力山大,也让人不禁思考:为何在资金难以保障的情况下,还要如此急切地追求速度?
就拿传统的造价预结算业务谈起,很多项目从接手那一刻开始,就伴随着无尽的催促和紧迫的时间限制。参与者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,以满足项目方的要求。然而,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,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,也给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。
有些业主会在节假日前夕匆忙发来任务,却期望在假期结束后立即看到成果,这让我们即便在休假期间也不得不背着电脑四处奔波,实在令人苦不堪言。
更为棘手的是,一些项目甚至在概算尚未确定的情况下,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我们提交预算,图纸也是边出边算,这种反复折腾的过程无疑是在消磨我们的耐心和精力。
曾几何时,我们之所以全力以赴,是因为项目收费可观且回款迅速,这成为了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。然而,如今的情况却大相径庭,不仅收入微薄,即便开具了发票,对方也往往拖延付款,仿佛我们的使命仅仅是完成项目,而报酬则成了次要的事情。
我不禁要问,为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项目的要求却如此紧迫?中国人真的陷入了这种无休止的竞争和忙碌之中吗?似乎每当有新的热门领域出现,如新能源,就会有一波人蜂拥而至,导致资源过剩,仿佛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这场竞争,不愿给自己留下片刻喘息的机会。这种急迫感究竟从何而来,我实在难以理解。
评论